1、斷路器和隔離開關之間為何要加聯(lián)鎖?聯(lián)鎖方式有哪些?什么是“五防”。
答:斷路器和隔離開關之間加聯(lián)鎖:加裝聯(lián)鎖裝置的目的是防止在操作過程中發(fā)生誤操作和誤并列事故。
如果該裝置的動作取決于另一裝置的動作,就叫做另一裝置對該裝置的“聯(lián)鎖”,且該裝置與另一裝置一起統(tǒng)稱為聯(lián)鎖裝置。
加裝聯(lián)鎖裝置的目的:為了保證操作的安全,操作高壓開關必須按照一定的操作順序,即合閘操作時,先合隔離開關,后合斷路器;分閘操作時,先拉斷路器,后拉隔離開關;否則將發(fā)生誤操作,造成相間短路事故。為此在斷路器與隔離開關之間必須加裝聯(lián)鎖,以防止誤操作。
常用聯(lián)鎖方式有哪些:有機械連鎖(如鎖板、鎖柱、鎖銷等)、電氣聯(lián)鎖(利用輔助接點聯(lián)鎖、程序鎖)。
“五防”是指: 1)防止誤分、誤合斷路器; 2)防止帶負荷分、合隔離開關; 3)防止帶電掛地線;4)防止帶地線合閘; 5)防止誤入帶電間隔。
2、操作機構(CS2、CT7、CT8、CD10)的操作要求有哪些?
答:CS2型手動操作機構:手力操動機構系指靠手力來直接關合開關的機構。CS2手動操作機構是用手力旋動操作手柄使斷路器合閘,該機構有特殊裝置,在合閘的過程中的任何位置,都能用手力或機構內的脫扣器使其分閘,CS2手動操作機構不能使斷路器重合閘,適用于額定開斷電流小的場所。采用手力操動機構費力、安全性差,不宜繼續(xù)使用。手力操動機構的結構簡單、價格低廉、無需附屬設備,但其操作性能與操作者的操作技巧、精神狀態(tài)以及操作者的體力等因素有關。國標GB1984-80第34條規(guī)定:“直接利用人力進行合閘操作的斷路器,為保證安全,一般僅允許使用于額定開斷電流不超過6.3KV的場所”。
CD電磁操動機構:電磁操動機構是用電磁鐵將電能轉變?yōu)闄C械能來實現(xiàn)斷路器分、合閘的一種動力機構。
CT7、CT8彈簧儲能操動機構:彈簧儲能操動機構是利用彈簧的能量對開關實現(xiàn)分合操作,彈簧儲能操動機構有利于交流操作的推廣,而且也可采用直流電源操作,以保證合閘的可靠性。

CT8型彈簧儲能操動機構的控制接線 CT7型彈簧儲能操動機構的控制接線
WBC:控制小母線 FU1、FU2、FU3:控制回路熔斷器 SA-M:儲能開關 SQ、SQ1、SQ2、SQ3:儲能限位開關 R:信號燈串聯(lián)電阻 HL-Y:黃色(或白色)信號燈 HL-G:綠色信號燈 HL-R:紅色信號燈 SA:分合閘操作開關 QF:斷路器輔助接點 YA-N:斷路器合閘線圈 YA-F:斷路器分閘線圈
操作過程:
?、?SB為儲能按鈕,按下SB儲能電機開始動作,儲能開始。
?、?儲能到位后,限位開關QS動作,儲能電機停止,儲能指示燈HY(黃)亮,這時可以松開SB按鈕。
?、?合閘時操作主令開關SA,令5、8接點接通,合閘線圈YO得電動作,斷路器合閘。
?、?斷路器合閘成功,斷路器的輔助接點QF動作,QF1斷開合閘回路,QF2接通分閘回路,這時合閘指示燈紅燈亮(HR)。
?、?分閘操作時,主令開關6、7接點接通,分閘線圈得電動作斷路器掉閘,QF接點復位,綠燈亮(HG)。
CT7型彈簧儲能式電動操動機構:簡稱CT7彈簧機構。其中CT7–Ⅰ配SN10-10Ⅰ型少油斷路器(2根合閘彈簧),CT7–Ⅱ配SN10-10Ⅱ型少油斷路器(4根合閘彈簧)。其儲能電動機為HDZ—22型單相220V交直流串激整流子式電動機,額定功率433W,額定轉數(shù)13200r/min,額定電壓下儲能時間小于10s,額定電壓下電流小于5A,電動機工作電壓范圍為額定電壓的85% – 110% 。
合閘前,綠色信號燈HL-G亮,說明控制回路電源正常,并監(jiān)視合閘電路的完好性。當采用電動機儲能時,先將儲能開關SA-M合上,儲能電動機轉動,由于儲能電動機轉速高達13200r/min,在十秒內迅速將彈簧拉長,即儲能完畢。然后將儲能開關SA-M斷開。當采用手動儲能時,將搖動手柄插入輸出軸孔內,用手順時針搖動手柄,帶動偏心輪轉動,其儲能動作與電動儲能相同。無論是手動儲能還是電動儲能,儲能完畢后,其操動機構上的限位開關SQ的常閉觸點斷開,使儲能電動機斷電;同時限位開關SQ的常開觸點閉合,使儲能信號燈HL-Y(黃色或白色)亮。